小編覺得,《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真的是太好看了,在觀看的過程中,觀眾已經會不知不覺地被里面的美食所吸引,從而打心眼里面想要走遍祖國大好河山,嘗遍世界各種各樣的美食,當然這也離不開這一個人的努力,那就是我們的舌尖山的中國配音演員——李立宏老師,他用他那獨具特色的嗓音,把一個又一個懷念家鄉的孩子,拉回到小時候家鄉濃濃的味道當中,有時候看的不僅僅是美食,可能更多的是看當初的那段美好時光。
小編覺得,《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真的是太好看了,在觀看的過程中,觀眾已經會不知不覺地被里面的美食所吸引,從而打心眼里面想要走遍祖國大好河山,嘗遍世界各種各樣的美食,當然這也離不開這一個人的努力,那就是我們的舌尖山的中國配音演員——李立宏老師,他用他那獨具特色的嗓音,把一個又一個懷念家鄉的孩子,拉回到小時候家鄉濃濃的味道當中,有時候看的不僅僅是美食,可能更多的是看當初的那段美好時光。
一、舌尖上的中國配音
1、李立宏,北京人,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年度最火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解說,1986年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F任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導演表演系副教授、表演教研室主任。主講課程是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
2、2013年3月中旬,李立宏亮相央視一套《正大綜藝·墻來啦》節目,為沒能進入《舌尖上的中國》的煎餅果子進行了“補救”解說。2018年3月26日,其擔任配音解說的紀錄片《就是那一只蟋蟀》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播出。2021年5月,擔任北京交通大學第10屆主持人大賽首席評委嘉賓。
二、舌尖上的中國精彩文案
1、秀風景,秀美食,秀工作,秀恩愛,秀孩子。打開人人微博朋友圈,似乎都是大家過的都很好。
2、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3、今天當我們有權遠離自然,享受美食的時候,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些通過勞動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們。
4、盡管一日三餐,幾乎成為人類共同的飲食制度,同樣的飯食在中國,卻變幻出不同的生活節奏,塑造出各異的人生感受。
5、木榨榨油,傳承一千多年的古老工藝。電力機械時代,血肉和草木之間的對決,依然煥發著原始的生命力。
6、在吃的法則里,風味重于一切。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
7、人如其食,食物總是與人聯系在一起。紀錄片里那些生動鮮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是反映了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態度的親身經歷。
8、家,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里,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
9、從古到今,這個農耕民族精心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獲取食物的活動和非凡智慧,無處不在。
10、若以人情世故來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讓人叫絕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動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擊節的相見恨晚。
三、舌尖上的中國配音是怎么做的
在電視紀錄片解說中,“內部三技巧”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將其正確恰當的應用是播講好一個電視紀錄片的前提,也是重中之重。我們在進行紀錄片解說時要在尊重稿件內容和思想的前提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一步充實稿件內容,提起受眾的欣賞興趣從而使受眾真正的融入內容之中,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稿件時突出表現“情景再現”的能力;“內在語”的應用不但使內容充實,而且還有助于受眾的理解,把受眾帶到節目內容之中;電視紀錄片解說是面向廣大受眾的,因此我們在解說時就一定要感受到受眾的存在,要把稿件的真實內容毫無保留的傳達給受眾,有“對象感”是貼近受眾的最好方式。用播音內部三技巧來指導電視紀錄片解說時一定要注意聲畫結合,在進行解說時不僅僅是進行聲音上的塑造,要和畫面結合起來,聲隨情動,情隨影動。
一部好的作品,必然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日日夜夜的磨練,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熠熠生輝,很多的時候一部作品口碑,也是慢慢在積累,轉變的,所以《舌尖上的中國》真的是一部很值得觀看的紀錄片,她沒有很多的長篇大論,她只是娓娓道來,給你訴說這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口味的喜好,這當然是承載著美好的回憶。
該內容為非商業目的的轉載分享,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版權屬其著作權人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正當權益,請立即聯系我們刪除。
閃電配音
免費試音
幫我推薦
價格計算
在線下單
開具發票
不招主播
全網全品類皆可配 頂配好聲音
關注【客服微信】
聽最新案例,新客禮包等你拿!
提交成功
試音顧問將在工作日半小時內聯系您,請準備試音文稿或參考音頻加速匹配
你也可以注冊,可自助下單挑選主播,在線接單配音。(7 X 24小時主播接單)